7月4日,奇瑞與克萊斯勒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在北美、歐洲等全球主要市場進行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戰略合作關系正式啟動。根據合作計劃,最遲明年1月份,由奇瑞開發的小型轎車A1,在經過克萊斯勒公司的局部改型后,將駛出奇瑞的工廠,以克萊斯勒旗下的品牌首先進入墨西哥市場。
國內企業設計、生產的產品,貼上國外名牌產品的商標,進入國際市場,在家電、IT等行業并不罕見。格蘭仕就曾憑借出色的產品研發和成本控制能力,成為全球最大的微波爐貼牌工廠。但是,在汽車行業,國內企業為跨國公司貼牌生產,進軍歐美等汽車主流市場,奇瑞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螃蟹者”。
近年來,國產汽車出口量增長迅猛,但是,囿于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國產汽車的出口地大多是第三世界國家,只有少數企業勇敢地邁出了進軍歐洲市場的步伐。不過,隨之而來的“江鈴陸風碰撞門”、“華晨尊馳碰撞門”等事件,卻讓中國汽車的形象遭受到沉重打擊。
其實,在歐美等主流汽車市場因質量問題遭遇信任危機,并非中國汽車廠商的“專利”。二三十年前,日韓系汽車企業在進軍北美市場初期,也曾遇到過類似的挫折。不過,如今的歐美市場環境已大不相同,如果說當初豐田、現代還可以花七八年時間挽回形象,如今,這種機會已經非常渺茫。
一邊是登陸汽車頂級殿堂的誘惑,一邊卻是高企的法規門檻和巨大的風險,自主品牌轎車的國際化前景,被蒙上了一層陰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奇瑞貼牌克萊斯勒,無疑為國內汽車企業的國際化征程探索出了一條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新路。
首先,克萊斯勒的垂青,是對奇瑞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最好的肯定。據了解,此次貼牌克萊斯勒的首批產品A1和A3,是奇瑞聯合意大利博通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車型。后續產品大黃蜂,則是奇瑞在克萊斯勒概念設計基礎上,進行自主工程設計和制造的產物??巳R斯勒對奇瑞的充分信任,對那些持懷疑態度的國外媒體和消費者而言,無疑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其次,借用克萊斯勒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營銷能力,能最大限度規避奇瑞產品將來大規模進入發達國家市場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和風險。按照雙方的協議,奇瑞的技術團隊將與克萊斯勒的銷售團隊一起,共同分析消費者對產品的意見和建議,應對市場變化,這對于奇瑞迅速了解歐美市場、積累市場開拓和售后服務的經驗大有裨益。用尹同耀的話說,這叫“有經驗的人幫奇瑞趟趟水”。
第三,為克萊斯勒開發和制造符合歐美法規的產品,將強制性地提升奇瑞產品的技術性能,有助于奇瑞迅速突破進入歐美市場的技術壁壘。而通過與克萊斯勒的合作,奇瑞將建立與世界一流汽車公司相一致的質量體系,從而達到快速提升奇瑞產品質量的目的。
第四,通過替克萊斯勒貼牌生產,奇瑞的生產能力將得到快速提升,從而帶動奇瑞的配套體系上規模、上水平,增強開發能力和規模效益,拉動整個汽車產業鏈的發展。
當然,對于剛剛脫離戴—克集團單飛的克萊斯勒而言,與奇瑞合作也是雙贏之舉。在因制造成本過高而無法涉足的小型車領域尋求奇瑞貼牌,不僅能迅速豐富克萊斯勒的產品線,打開歐洲、南美等國際市場,而且能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美國品牌對其它跨國公司,尤其是日韓汽車公司在全球進行競爭的能力。
此外,奇瑞此次貼牌克萊斯勒,對奇瑞品牌的產品自由進入包括歐美在內國際市場并沒有設限。雙方約定,奇瑞可以在同一平臺上開發、設計和制造由奇瑞造型的不同車款,以奇瑞旗下的品牌在全球范圍內銷售。對于雙方目前均未進入的市場,雙方可以在當地成立合資銷售公司,銷售由奇瑞生產的產品,甚至不排除共同推出聯合品牌的可能性。在貼牌的同時,還著眼于自主品牌的未來發展,顯示了奇瑞的深謀遠慮,更顯示了奇瑞的實力。
源自:人民網-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