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次本應很精彩的試駕活動讓人感覺如此乏味,問題主要出在組織能力和專業素質方面。
首先,全系列車型試駕,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全”字。然而,活動當天,雖然試駕現場近十款該品牌各檔次型號車型都到齊,但由于缺乏合理安排,大多數試駕人員只能很不情愿地試駕試乘到其中一款車,這使得“全系列”變得沒有任何意義;其次,專業試駕應該包括車輛靜態觀摩、性能講解、試乘試駕及總結交流等多個環節。但在當日的活動中,參加者除駕車在路面兜了幾個圈之外,并沒有得到更多其他重要資訊,使試駕活動“含金量”縮水;再次,雖然主辦者給每部試駕車都配備了一位陪駕人員,但感覺這些人員對車輛的認識僅停留在基本設施的使用操作層面,其似懂非懂的講解使陪駕顯得可有可無。另外,也許是限于場地條件(試駕安排在封閉公路進行),試駕過程可以說也就是在路上猛踩了幾腳油門和剎車,對被駕車輛招牌式的操控性能根本無從體味。當然,從安全的角度講,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
在汽車行業,試駕試乘是汽車廠商向用戶推介車輛的有效方式。通過專業人員對車輛進行試駕試乘,可以全面直觀地將車輛方方面面的表現客觀告訴消費者,在廠家產品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息互通渠道。
實際上,由于產品質量性能方面存在差異,并不是所有廠商都有足夠底氣把車輛拿出來讓試車手和媒體“蹂躪”。正因如此,那些敢于把車輛甚至是全系列車型拿出來供試駕試乘的廠商,不僅顯示了自己的自信和誠意,同時也表現了應有的專業素質。而作為試駕活動的組織方,理應通過高水平的活動體現這種自信、誠意和專業素質。
當然,我們也理解組織者也許會基于安全、成本、耗時等等因素的考慮而將活動內容適當“縮水”,但不論怎么“縮”,活動要素及專業素質是不能“縮”的。
以前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是“酒香還要會吆喝”。汽車工業發展上百年,其產銷過程已經是部相當精密的“機器”,每個環節都要求專業和精細。而對于汽車廠商來說,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僅生產好車是不夠的??v觀那些屹立市場越做越強的企業,無不對產銷各環節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只有將每項要求都落到實處,企業的產品特色和價值觀才能得到體現,品牌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東莞日報
下一篇:“小排”車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