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2007年,華晨汽車集團已經提前全面完成“十一五”第一個“翻番”目標。從主要依靠合資,到重點轉向自主品牌,華晨汽車走得很艱難,現在是否可以說自主品牌已經在國內初步打好基礎了?
祁玉民:自主品牌在中國發展得非常艱難,有時候(我們)也很窩火。在中國近一千萬的大市場中,怎么打好這個牌是個重大的課題。此外,如果不在國內先打好基礎、發展好自己,哪天跑到其他國家、想通過海外市場發展自己,不知道要艱難多少倍?
2007年,華晨汽車集團整個業務中90%是自主品牌,3萬輛左右是華晨寶馬(合資品牌)。
上海證券報:你們新組建了國際銷售公司,這是否表示華晨在國內初步站穩腳跟后,正式進攻海外市場了?有多大壓力?
祁玉民:今年5月末至6月底,駿捷改進版將賣到德國去。
這兩年,我們在國外飽受非議。就“要不要打到歐洲市場(德國市場),要不要打到美國去,甚至要不要去俄羅斯闖蕩”爭議很大。確實,成功了,就是英雄,但如果來個“碰撞門”事件,就會受到非難。但是,我認為,需要一種精神,長期的、持續的努力,才能打開國際市場?,F在,海外市場打壓中國品牌,自主品牌要爭取一個平等客觀的地位。
我承認我們的車還有很多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品牌的差價遠遠大于品質上的差距,換句話說,同品質的東西并沒在價格上得到充分體現。
上海證券報:打造世界級自主品牌是中國汽車人的夢想,也是華晨汽車集團的夢想。要完成這一構想,還需要補什么“短板”?
祁玉民:在體系建設上,中國汽車要有三個重大突破。第一關為設計關,現在多數中國汽車在概念設計、造型設計上不行,現在好看的車多出自于國際設計大師,并非中國的大師設計出來的。過關的標志在于,中國什么時候能夠自己造出概念車造型設計。外型設計完了以后還有工程設計。第二關為核心零部件關,我個人認為一個是汽車電子,一個是先進的自動變速箱,我們現在自動變速箱都是進口的,手動的還做得不錯,自動的還不行。第三關為先進發動機,這三個核心零部件關口一定要突破。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