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大眾在本屆北京國際車展上的全球首發車型,LAVIDA朗逸面世前的保密工作可謂密不透風。直到北京國際車展開幕前,網絡上流傳的所謂諜照依然過于簡陋。直到車展現場,LAVIDA的中文名“朗逸”才被官方所證實。讀者朋友看到的這些可是如假包換的上海大眾技術工程中心實拍圖。

從朗逸的外形和內飾設計來看,在體現大眾家族精致、簡約和工藝上乘的風格之外,它也著力體現本土的天圓地方設計思想。其前臉放棄了已經被濫用的雙U造型,設計師將兩側腰線延長線、車燈以及中部鍍鉻進氣格柵融為一體,格柵的設計采用了大眾頂級車型輝騰的類似設計。側面的頂部曲線非常迷人,這也正是車展前惟一的官方圖片所曝光的那條曲線。其超寬的后門設計把傳統的C柱前的三角窗與后門連為一體,這使得朗逸擁有一個近乎C級車的后門,這大大方便了后門乘客的進出。而尾部造型則盡可能給觀眾留下強烈的寬車體視覺效果,這主要通過尾燈和車牌照上方的鍍鉻飾條來實現。其實,這款車型最能顯現上海大眾戰略意圖的要屬尾部的廠商和品牌標識——“上海大眾”和“LAVIDA”都采用了全新的更富動感的斜體字,這其中傳遞出的意圖值得我們去進一步玩味。

朗逸的整個內飾工藝則讓人對其大眾家族產品特征過目難忘。整個儀表臺以大橢圓和弧形設計為主。4個圓形出風口對稱布置在儀表臺上,同時為了貫徹“A級擁有B級車感受”的原則,出風口都采用了亞光鍍鉻設計。與出風口設計風格相似的圓形儀表盤擁有鋁合金質感邊框設計,配合大眾家族經典的藍色、紅色的背光設計,令人對其科技感、運動感印象深刻。
在空間利用方面,朗逸的設計師通過大量的儲物空間設計,使得朗逸在空間利用方面不輸于同級別的日系車型。比如前排門內飾板的儲物盒空間就異常充?!鼛缀跹b得下任何一款能夠從市面上買到的水杯。前排座椅中間的扶手配合移動式煙灰缸設計,除了有多種儲物功能外,其能夠不同角度翻折的扶手設計也大大方便了不同使用習慣的車主。空間的利用同樣體現在朗逸的后排空間利用上,通過增大前排座椅后背的弧度,朗逸能夠為后排乘客提供超乎想象的腿部空間。
從朗逸所裝備的動力系統來看,技術和服務方面都比較成熟的1.6 L和2.0 L發動機能夠為不同需求的用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與它們匹配的手動擋、自動擋變速器則能為消費者帶來豐富的產品系列。至于這些匹配的操控和動力性,那得等試駕報告出來之后才能下定論。
從已經看到的實車來看,朗逸的配置水平在同級車型中屬較高水平。1.6 L手動擋和2.0 L自動擋車型都標配藍牙系統、USB接口、胎壓監測警告以及帶MP3功能的多媒體音響系統,轉向盤均可進行多媒體控制,高配車型還裝備有同級車中技術先進的語音導航系統。安全性一直是上海大眾車型值得自豪的地方,朗逸這方面也不例外,在我們看到的實車上,不僅前排雙安全氣囊是標準配置,前排座椅上的標識也顯示:朗逸裝備有側安全氣簾。此外,后排中部座椅也采用了三點式安全帶,目前這還只是在B級車的裝備清單中常見的。
作為大眾家族的產品,朗逸的操控性能顯然也值得期待,但那還得等我們的試駕報告出來之后才能給大家一個交代,本文作為本刊對上海大眾朗逸的“前瞻”,還是暫且打住吧!
“LAVIDA朗逸”、“哪吒”以及其他
早先就有人對2006年北京車展亮相的“哪吒”概念車未能量產而惋惜,而此次朗逸的亮相讓我們首次看到了哪吒概念車的量產車型。事實上,很多信息表明,哪吒與朗逸顯然是同步開發的,它們是同一概念下的不同車型。作為產品投放的策略,上海大眾首先拿小眾化的哪吒SUV概念車投石問路。在其概念在兩年前的北京國際車展上成功地得到消費者和媒體的認同后,上海大眾才堅定了量產朗逸的決心。至于大家喜歡的哪吒,想必在朗逸成功之后,只要市場有需求,朗逸的SUV版本完全可能很快面世,至于它叫哪吒還是其他名字,那只是何者更有利于提高上海大眾車型品牌溢價的問題。 (本文來源:汽車與駕駛維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