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微妙改變。據北京波爾卡汽車咨詢公司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乘用車上牌218萬輛,同比增長20.6%。其中乘用車上牌同比增長超過40%的10個省份均來自于中西部地區。這意味著,中西部首次挑起中國車市增長的大梁,成為驅動車市快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這些地區的汽車保有量較低,但是這些地區經濟水平的較快攀升開始激發二三線市場的龐大消費潛力。這個潛力巨大的中西部地區的二三線市場,如今正在成為業內爭相逐鹿的中國汽車消費“第二極”。
汽車消費出現“第二極”
從一些調查數據可以看到,盡管中國中西部地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只有東部省份的50%至60%,但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卻在西部。分析家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由于中國財政刺激措施的影響,據稱,中央和地方政府將相當多的資金投向了中西部地區。
目前這些受益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已經超過了東部,而且,這確實也支撐了消費的增長。今年中國乘用車銷售的快速增長就是中西部省份引領的。
在調查報告中,河南、山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和陜西八個省份共新增乘用車上牌18.8萬輛,超過全國新增上牌量的一半。原因是在這次金融危機中,東部沿海城市受出口下滑沖擊較大,而中西部地區屬內向型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
中西部區域的快速增長點又出現在哪里?答案是:“第二極”城市。這個在省會城市之外的次一級城市———“第二極”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進程,替代了原本由重點省會城市的影響力,在“第二極”的發展速度超過“第一極”時,區域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起來。
逐鹿“第二極” 誰是英雄
目前各大品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利用中西部經濟增長熱點及時實現地域重點轉移。從一開始,自主品牌比亞迪、奇瑞、吉利等,就盤踞在二三線市場,現在,外資品牌、合資廠商和本土品牌,都紛紛加快布局中西部及二三級市場,中西部的崛起正成為企業新的增長點。一季度增長冠軍———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新聞發言人王建鈞告訴記者:"目前中西部市場對比亞迪銷售的拉動十分明顯。今年4月F6銷售排名前十的地區中,四川、湖南、重慶、內蒙等中西部省份共同占據了4個席位,銷售一路領先。尤其是部分車型在這些區域已經成長為所在細分市場的主導車型。下一步比亞迪有計劃在中西部地區加緊渠道鋪設,力爭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記者在比亞迪官網上發現,其銷售網點甚至已經下沉到經濟發展良好的縣級城市。布局第二極,自主品牌已然占了先機。
在外資品牌中,斯巴魯算是晚到者之一,進入中國市場僅五年的時間。在日前的重慶國際車展上,中翼斯巴魯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明確地告訴記者,在重慶這個中西部戰略重要基地上,斯巴魯做得很不夠,目前僅有一家4S店,在接下來快速進行的網點鋪設中,已經確定的2家4S店,一家在萬州,一家在主城。
第一個將全球同步車型和4S店營銷模式帶入中國的合資品牌———廣汽本田憑著多年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較早地嗅到了二三線市場的潛能,廣本重慶經銷商在數月前已經開始定期在二三線城市進行銷售維修方面的員工密集性培訓,已然為在二三線市場全面撒開銷售服務網絡修好了棧道。
毋容置疑,中西部的二三線城市,已經成為首屈一指的戰略性市場,將是企業未來成敗的決定性因素。 (本文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陳菲)
上一篇:福瑞迪賣出親民價
下一篇:誰能收購沃爾沃 中國車企尚無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