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危機導致整個汽車產業一片蕭條的背景下,一汽大眾卻拿到了一個漂亮的成績單。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08年,一汽大眾以49.89萬輛的銷量,在轎車生產企業中名列第一。
然而,一汽大眾在銷量穩步攀升的同時,遭到消費者的投訴也越來越多。3月27日,時代周報記者在“2008年度汽車召回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一汽大眾是2008年消費者投訴最多的合資企業之一,幾乎涉及一汽大眾旗下所有品牌,包括奧迪、速騰、寶來、高爾夫、捷達和邁騰,但這些投訴鮮見召回。
針對部分企業故意隱瞞缺陷,對質檢總局開展缺陷調查消極配合,對召回實施過程的監管不力等問題,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司長孫波表示,《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已報送國務院法制辦,被列入2009年國務院一類立法計劃,并有望在今年頒布實施。屆時在強制召回和監管方面的力度將大大加強。
2008年,遭遇投訴最多的國內汽車生產企業前六名分別是長安福特馬自達、天津一汽豐田、奇瑞汽車、神龍汽車、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
奧迪“病患”纏身
奧迪在中國一直穩居豪華車市場第一的位置,但其屢屢出現的質量問題也困擾著中國消費者。
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資料顯示,2008年5月19日,一汽大眾決定召回642輛2001年8月至2005年6月期間生產的進口奧迪A6 quattro、allroad,原因是油箱通風閥中塑料材料的老化,會導致汽油泄漏,存在安全隱患。
之后僅僅十天,5月30日,一汽大眾再次宣布召回奧迪A4、A6和A6L共計178731輛,此次召回的原因是“由于發動機點火線圈生產上的不穩定因素,可能導致點火線圈溫度升高,造成損壞”。
除此之外,奧迪還因諸多質量問題被消費者投訴,包括:剎車異響、輪胎胎壓異常報警、剎車闖車,加油不走車,非操作性自動變擋,倒車困難,儀表盤亂閃等問題。
此外,屬于老問題的“燒機油”也一直沒有得到解決,2008年初起,又有奧迪車主投訴奧迪車機油消耗量過大,投訴覆蓋了奧迪旗下的A4、A6、A8等車型。
“變速箱漏油”頑疾也是消費者投訴的重點,有多位奧迪A4的車主遇到了變速箱漏油的問題,并且都是在保修期到期前后出現的,奧迪的售后人員表示,出現這種故障,不能維修只能更換,而換一個變速箱價格大約要13萬元左右。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理事長陳剛認為這樣集中出現的問題原因在設計或生產加工上,或者是在裝配上沒有做好密封工作,企業應該承擔主要責任。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奧迪銷售事業部副總經理楊大勇表示,一汽奧迪將從源頭上預防缺陷汽車流向市場,比如針對中國的道路數據、環境數據、用戶的駕駛習慣進行參數分析,并把參數引入到新車開發當中。
投訴增長近四成
除了奧迪系列之外,一汽大眾旗下的其他品牌也遭到不少投訴,速騰和邁騰主要是漏油問題,而新上市不久的寶來也遭到不少投訴。
邁騰除與奧迪一起因“燒機油”事件備受詬病外,也被消費者投訴存在自動變速箱滲油現象。
新寶來上市不足半年,但在發動機和變速器上也都存在問題,被投訴的問題主要有:剎車發抖、發動機異響不斷、發動機艙蓋開啟困難、自動變速箱滲油等。
雖然屢屢出現相似的問題,并高居投訴榜前列,但一汽大眾除奧迪品牌外幾乎沒有公開召回。2006年,上市不久的速騰大面積爆發自動變速箱滲油事件,有近百名車主投訴要求召回,但仍是不了了之。
當然,這種現象也并不僅存在于一汽大眾一個廠商身上,幾乎是國內汽車廠商的普遍現象。
缺陷汽車召回網召回公報顯示,從2008年至今,在近50起缺陷轎車召回事件中,進口品牌的召回約占七成比例。
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吳友生表示,進口車和合資品牌車的投訴率上升,不僅僅是因為汽車質量的原因,還源于這些汽車的售后服務下降,導致很多問題沒有及時解決,同時經4S店維修后問題復發的情況也有不少,反復修理導致很多消費者不滿。吳友生同時透露,2008年,該中心共接到有效汽車投訴2933例,比2007年增長36.8%。
該會議同時指出部分企業故意隱瞞缺陷,對質檢總局開展缺陷調查消極配合,對召回實施過程的監管不力等問題。
汽車強制召回力度將加強
據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張綱介紹,截至2008年底,中國總計召回缺陷汽車184萬輛,涉及54家生產企業的180種車型,召回次數達到155次,對保護消費者合法利益,維護公共安全,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水平和競爭力等方面,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
但是,由于中國缺陷產品召回工作還處在初級階段,法律法規體系、安全標準體系、管理體系都需要進一步完善。近幾年居高不下的汽車質量投訴,可以看出消費者是積怨已久。
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的信息顯示,按投訴量統計,排在前五位的國外生產廠家依次是雷諾、寶馬、日本三菱、奧迪和豐田;而排在前六位的國內生產廠家分別是長安福特馬自達、天津一汽豐田、奇瑞汽車、神龍汽車、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這些質量投訴共涉及294種車型,其中國外車型68種,國內車型226種。
投訴原因最多的是發動機,其次是制動系統(制動抖動)、自動轉向系統和動力系統(變速器漏油滲油等),再其次是電子電器。
吳友生還表示,平均有50%的國內外汽車企業不能及時提交TSB資料,80%的國外車企不提交新車型技術資料。企業不提供詳細的備案信息,政府機關就不能掌握新車的信息,當問題出現時也就無法準確作出評估,對缺陷汽車召回工作有很大影響。
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司長孫波表示,《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已經對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召開聽證會,進一步采集了各方意見和建議,并進行了修訂。目前,該條例已報送國務院法制辦,被列入2009年國務院一類立法計劃,有望在今年頒布。屆時,在強制召回和監管方面的力度將大大加強。
稿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