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集團董事長張房有:
虎視前三強
發力自主品牌
⊙本報記者 吳瓊
短短十年,廣汽集團從瀕臨絕境到逼近中國汽車集團前三強,創造了一個奇跡。廣汽集團已被視為目前盈利能力最強的中國汽車集團。
如今,以合資起家的“華南虎”——廣汽集團,已不滿足于中國汽車集團第二梯隊的地位,也不滿足僅僅成為制造業基地,其掌舵人張房有又有了新規劃:將廣汽集團的版圖擴張至中國其他地區,形成自主品牌引領合資品牌的格局,最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汽車集團。
從1法郎到產值千億
1997年,是廣汽集團命運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張房有坐上廣汽集團掌舵人位子的時間。那一年7月,張房有兼任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00年,其擔任廣州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十年后,廣汽集團2007年銷售收入和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利潤和稅收突破100億元。從1法郎收購虧損的廣州標致,到成長為盈利能力最強的中國汽車集團,廣汽集團保持了十年快跑的紀錄。據公開數據顯示,10年中,廣汽集團汽車產銷量、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分別達51%、55%和58%;利潤、利稅總額年均增長率分別達26%和36%;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連續多年穩居國內汽車企業第一位。
盡管在銷量上廣汽集團排在第二梯隊,但其銷售收入排名已逼近由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等三大汽車集團組成的第一陣營。
廣汽集團成功的法寶被外界歸納為:搭上了日系汽車企業在華發展的“快車”。廣汽集團的起家始于廣州本田,二次發展源于廣州豐田。目前,廣汽集團驕人業績主要得益于廣州本田、廣州豐田:2007年,廣州本田及廣州豐田銷量分別達29.53萬輛和17.03萬輛,二者共為廣汽集團貢獻了近八成的產值和利潤。
廣汽集團旗下兩家合資公司的成功背后隱藏著一個事實,即對于全球同步引進車型的堅持,對于零部件配套同步進行的堅持。目前,在廣東省的零部件供應量約占廣汽集團的60%。正因為這樣,作為后來者的廣汽集團迅速在廣州建立了牢固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
借自主品牌再造輝煌
在第一個十年輝煌面前,廣汽集團并未止步。第二個十年,廣汽集團正走向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擬由合資打江山過渡到“以自主品牌引領發展”的新階段。
在北京汽車展上,廣汽集團三款自主品牌車型——混合動力概念車(AHEV)、新概念四門跑房車和敞篷轎跑車齊亮相。而這離廣汽公開宣布進軍自主品牌僅僅半年。2007年底,廣汽集團正式對外宣布,為自主研發投資68億元。其中研發占地30萬平方米,投資30億元;生產工廠占地120萬平方米,一期投資38億元。
據悉,廣汽集團早已在籌劃自主品牌一事。2005年,張房有力排眾難,確定了研發自主品牌的主基調。68億元的巨額投資在三年內或許很難見到回報,但張房有堅信這條路走得通。因為此時的廣汽集團已經具備成功的一些要素:在與本田汽車、豐田汽車的合資合作中,廣汽集團積累了一批具有制造技術、管理經驗的優秀人才,儲備了發展的資金。更重要的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形成了以日系零部件廠商為主體的廣汽配套體系。
廣汽集團甚至公開提出自主品牌的最后期限:首款自主品牌轎車將于2010年投放市場。
廣東省有關部門也對廣汽集團寄予較大期望:未來幾年內,廣汽集團實現產值和利稅將再翻一番,盡快躋身中國500強前20名、世界500強前300名之列。
保持十年高速發展,且正在逼近前三大汽車集團的廣汽集團,能否從“華南虎”變為“中國虎”,且看第二個十年。
(本文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