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
2007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熱點除了新車頻繁上市和降價外,還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停產。尤其是7月底,國家發改委更是公布了多達444個車型,涉及55家生產企業的車型停產名單。新車上市和汽車降價,消費者往往只是看個熱鬧。而停產車給車主帶來的,卻是更多的煩惱。
車主:想說養你并不容易
近日,擁有一輛合資品牌轎車的鄭州市民小王有點煩。由于車子出了點毛病需要更換剎車,原本想著到了4S維修店一上午就能修好,卻得到這樣的回復:這個型號的車子廠家已經停產,現在沒有配件,需要向廠家訂貨。由于是訂貨,不但價格比市面上同類型車的配件高,而且時間過去了一個多月,仍然沒能等到合適的配件。像小王這樣,由于購買了停產車遭遇到配件難求的車主并不在少數。
廠商:滿足需求沒問題
對于停產車配件難尋的問題,北環一家4S店的負責人對記者說,首先,國家明確規定,停產車必須保證5年內的零配件供應;其次,盡管目前新車推出頻繁,但一些新車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只能算作改款車,因為其產品內部配置與老款相差無幾,只是在汽車外形上做了點文章,這類車舊款與改款的配件可以通用,所以配件短期內不會出現供需不足的情況。
另外,現在很多停產車型的同一平臺上還有其他車型在生產,這樣它的零配件除發動機外其余都是通用的。所以零配件供應上不必擔心。
但在實際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些承諾表面上看都不錯,但由于舊款車不屬于經銷商主力推薦車型,售后服務的熱情和水平也就隨之邊緣化,等待、預約是常有的事。配件不是沒有,只是需要廠方定制,價格也很難體現市場化。
對策:購車選擇保有量高的車型
目前,汽車停產領域缺乏相關國家政策的有力保障。2005年商務部頒發的《汽車貿易政策》第三章第十三條里明文規定,汽車供應商有責任及時向社會公布停產車型,并采取積極措施在合理期限內保證配件供應。但是對于具體年限卻沒有明確指出。
在2004年12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草案)》第四章《制造商的義務》中規定,制造商應當保證汽車產品停產后5年內繼續提供修理零部件。但該草案至今仍未正式出臺。
對此,有多年汽車銷售經驗的高先生認為,消費者根據現有市場的保有量選擇自己心儀的車型是最保險的方法,這樣的車型配件供應是不會出現大問題的。
另外,購買問世已久的車型,一定要考慮最常用的零部件(剎車片、三濾等)國內是否可以供應,如果需要使用進口件,成本居高不下還會耽誤車輛的使用,對于這些問題購車的消費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