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油耗營銷陷入“怪圈”
在“低碳”概念風生水起之日,我國油耗標識及公示制度的實施趕上了“潮流”。目前,包括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在內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根據各自國情實施了不同形式的汽車燃料消耗量標示制度,作為控制汽車二氧化碳排放和油耗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工信部也表態,將繼續推進油耗標識工作,引導消費者購買低油耗節能汽車,促使汽車制造商開發更加節能的車輛。
不過,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擔心,標識對消費的引導作用太大,而車輛的真實油耗又很難確定,接下來很可能會引發一場廠家之間的油耗營銷浪潮。
兩年前,從日本合資汽車廠商首先大張旗鼓宣傳“五星安全碰撞”開始,目前國內廠家已把五星碰撞作為營銷的基本課程,車市全面陷入了五星碰撞營銷的怪圈。根據北京勺海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 55.2%的受訪者購車時最看重安全,而 58.6%的被訪者會因為車子獲五星級碰撞而增加購買意向。因為這種利益的驅使,很多廠家不惜重金追求達到五星碰撞標準。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新車質量和滿意度調查上。一些標榜第三方獨立權威的調查公司和機構,或主動或被動,所提供的數據和排名淪為廠商作秀的工具,為消費者詬病。因此,業內人士表示,要警惕油耗營銷陷入五星碰撞營銷的“怪圈”。據《文匯報》
參考油耗制定鼓勵政策很必要
近日,關于“新車必須貼燃油標識”的規定和工信部公布的 “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比廠家理論油耗更真實
網友晨風:我對廠家公布的理論油耗絕對不信任,要達到廠家宣傳單上的理論油耗,必須在非常理想的狀況下才能做得到,這對實際購車、用車沒有任何指導意義。而且原來車市缺乏統一的油耗檢測標準和專門的監督機構,大多數廠家在公布自己車型的油耗時水分比較多?,F在國家出臺這個規定,一方面是由第三方來做檢測,數據要真實很多;另一方面這個檢測兼顧了幾種路況,更加全面,這個信息對買車的人作決定非常有幫助。
數據只能作為參考
網友山寨 CEO:我對目前的這種試驗條件和管理體制還是不太信任,試驗環境甚至做試驗的人不一樣,得出的油耗數字也會不一樣。這種參考值雖然較 “理論油耗”前進了一大步,但終究還是由一個機構計算出的結果。我認為油耗測試要公開透明才能讓人放心。此外,由于每個車主開車的習慣不一樣,同樣的車,不同的人駕駛實際油耗往往差很遠,因此目前的“官方結果”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是否值得采信還要看以后這個管理機制完善得如何。
購車應更重視汽車品牌
網友土豆:不是我有錢,我對油耗不是很關心,現在同檔次車型各個廠家的技術水平差得不是很遠,落后的耗油車型早就被淘汰了。相反,我擔心這個規定出臺以后,有些廠家為了將數據做好看,單純在減配、減重上作文章,反而降低了新車的性價比。所以我買車還是看品牌,那些做工扎實、技術可靠的車型,盡管可能多費一點油,但是用起來讓人放心。
國家應出臺配套獎懲機制
網友小 Q:節能減耗和發展新能源車是今后的方向,現階段廠家要做的是提高發動機的燃油效率,因此參考油耗制定鼓勵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國家能出臺一些配套的獎懲辦法,比如油耗達到什么標準就必須限制銷售,低到什么標準就給予一些稅收支持,我想這將更加有利于汽車行業的技術升級。
下一篇:天津一汽豐田在華召回 RA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