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中國市場銷售渠道存隱憂
來源:北京商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1年08月23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眼下提起雙龍,大家普遍認同的一點是,其再次進入中國選對了合作伙伴,龐大汽貿與中汽南方都是渠道下沉做得很好的經銷商集團,這對于雙龍這個二線品牌來說,是非常適合的。不過,也正因這兩家合作伙伴本身實力都很強,存在著“掐架”的可能,是雙龍未來發展的隱憂。
就像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市場分會會長蘇暉說的那樣,“龐大汽貿是有雄心的,不會滿足于吃一個烤好的面包”。蘇暉認為,龐大汽貿有更大的目標,不可能滿足現狀,一定會有后續文章。
的確,龐大汽貿做雙龍,明言要復制斯巴魯模式,銷售的車型也是以眼下最火的SUV為主,從其專門成立銷售公司、高調布置渠道、宣傳推廣上即可看出,不會是只要部分銷售權那么簡單。專家認為,從種種跡象可以看出,龐大汽貿在雙龍車型的定價上應該有決策權,這也說明其在雙龍的合作體系中所占的分量足夠重。
此外,有聲音認為,與此前與上汽合作不同,這次雙龍再戰中國市場成功的機會更大一些。歸結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時代不同了。當年上汽做雙龍時,中國消費者對SUV這類車型還不是很感冒,只有少數玩車的人們感興趣,對雙龍這類的小品牌更是幾乎沒人感興趣。但是近幾年,SUV市場的火爆有目共睹,消費者對這類車型的認識已經與過去完全不一樣了。
其次,與上汽的國企性質不同,龐大汽貿與中汽南方都是經銷商集團,對市場更了解,且龐大汽貿甚至可以說就是以SUV車型起家的,經驗豐富。上汽當年做雙龍時,在消費者眼中的形象是做轎車出身,加上一個雙龍,有了SUV車型,感覺不倫不類,因此影響著消費者對雙龍的車型也不是很認同。
再有,當時上汽沒做好,還與雙龍是個小品牌,尚未形成氣候有關系。加上韓國那時的內政比較混亂,對雙方合作造成了很多影響,這些情況現在都有了改觀。蘇暉說,“吉利都能成功收購沃爾沃,且過渡得還不錯,可見民營企業較比上汽這類大的國企,更靈活也能更容易處理這類融合性問題”。
可見,雙龍再次進入中國市場,前景是可以期待的。那么,龐大汽貿勢必會盡全力抓緊抓牢。而中汽南方會甘于人后嗎?答案是“很難”。如此預測,爭斗似乎難以避免。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