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用之后,大眾擬將一汽大眾股份從40%增持至49%,從去年開始,國際汽車巨頭在華掀起新一輪股比之爭。
市場不景氣時,汽車巨頭們更愿意把持上游的零配件企業,掙得更豐厚的利潤;市場景氣時,合資廠的股比“大過天”,一個百分點意味著每年數億元的收入。中國市場屬于后者,近十年來,已不能用“景氣”來形容,“火爆”會更為恰當一些。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不少汽車巨頭在合資廠里的股比遠未達到他們滿意的程度,爭奪自然在所難免。
大眾增持一汽大眾股份
大眾在一汽大眾里的股比只有40%,低于行業平均水準;大眾曾多次逼宮,要求增持股比,但最終均不了了之。不過,今年大眾終于得償所愿,日前,來自一汽集團內部信息稱,“大眾汽車和一汽集團已就合資公司的股比變更達成協議”,兩者的股比將由原來的40%對60%變成49%對51%。9%的股權既沒有讓大眾變成控股的一方,也不會改變雙方在合資企業內部的人事話語權,唯一變化的只是兩家人年底分錢的比例:一汽集團每年將損失多達數十億元的利潤。大眾付出的代價是在發動機和變速箱等上游零部件合資企業的股權設置上作出讓步妥協。
通用買下部分五菱股份 通用對上汽通用五菱中五菱的股份有野心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但可能許多人不知道,通用已經得手了。去年底、今年初,上汽通用五菱三方股比悄然發生變化:上汽50.1%,通用44%,五菱是5.9%。此前則是,上汽50.1%,通用34%,五菱15.9%。對于這一股比變化,無論是通用、上汽,又或是五菱,都沒有大肆聲張,因為太敏感了——去年8月股比爭奪最激烈時,五菱甚至發布過否認聲明,但最終事實卻是通用強勢勝出,當事人情何以堪。
通用付出的代價是現金5100萬美元、寶駿乘用車項目以及“以柳州為基地,開拓印度市場”的承諾;收獲的是在上汽通用五菱里幾乎與上汽對等的話事權,并將合資公司每年數以百萬計的汽車銷量統歸到麾下——破產重組成功后的通用比任何一個車企任何一個時期,都需要漂亮的產銷數字和財務報表。
通用回購上海通用1%股權 上海通用一直被看做是中外車企合資雙方合作融洽、獲得雙贏的范本,2009年,通用風雨飄搖的時期,上汽毅然出手參股通用,通用則投桃報李,轉讓1%的股權,讓上汽持有上海通用的股份由50%增加到51%,成為控股股東。然而,今年初,形勢卻急轉直下,通用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克森便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計劃在適當的時刻收回2009年年底出售給上汽的上海通用1%的股權,原因很簡單,通用擁有優先回購權。
借助中國市場的搶眼表現走出破產重組危機,將五菱股權收入囊中,銷量和利潤無一不好,在這種情況下,便過河拆橋,放言回購股權,說“不厚道”一點也不過分,但這就是市場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