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阻尼片致癌”風波尚未平息,某些品牌車型方向盤多環芳烴含量過高的報告又被曝出,汽車內飾污染對人身體健康危害的問題正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日前,車問網發布了最新一組車內強致癌物多環芳烴的境外檢測報告,報告顯示,按照德國GS有關多環芳烴的標準衡量,包括長安鈴木天語SX4、長安悅翔、長安奔奔等在內的多款車型方向盤多環芳烴含量超標,且超出比例普遍較高。
據了解,多環芳烴英文簡稱PAHs,是強致癌物質,可通過接觸導致人體致癌。而車問網此次檢測的方向盤樣品,是從整車上拆除的舊件或從正規4S店購得的原廠配件。并且,為了避嫌,還特別選擇了多家與國內汽車生產企業沒有業務往來的香港相關機構進行檢測,以確保權威性和公正度。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車市的日益成熟,消費者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車內空氣質量無可避免地成為了公眾輿論的焦點。作為世界第一汽車產銷大國,中國汽車業能否變危為機,倒逼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出臺,提升車內空氣質量,將成為考驗車企的良知和社會責任心的重要課題。
車內污染問題頻出
近年來,隨著我國成為世界汽車消費第一大國,全球汽車巨頭搶灘中國市場,車內飾污染嚴重超標現象早已不是個案。作為每天都會密切接觸的產品,車內污染嚴重威脅著車主及其家人的健康,但從一項項被曝出的消息可以看出,部分車企在車輛內飾環保選材方面做得還遠遠不夠。
多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車內空氣污染問題成因主要是車內的內飾材料釋放的揮發有機物超標,通常這些超標的物質對于駕乘人員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而這些污染源主要是在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中產生的。
相關調查顯示,不少品牌新車的車內污染物含量較高,但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消費者反映,新車大多“味兒比較大”。多數賣家會解釋說那是車內皮革的味道,所有車輛都有,開車窗、車門放幾天就好了。
事實上,車內產生異味的來源通常有幾個方面,包括車身零部件中的有害物質沒有得到充分釋放,以及內飾的裝飾材料中含有苯、甲醛、丙酮和二甲苯等。雖然一些車輛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隨著有害物質的揮發車內異味會減少,但專家指出,這個過程中車內駕乘人員的身體已經受到了侵害。而那些材料劣質,很難在短期內揮發干凈的零配件,則會更長時間威脅到車主的健康。
汽車業內資深專家蘇暉表示,“車內空氣污染是發生在汽車生產過程中,在車輛生產出來之后再去治理的方式并不合適,且治理效果極其有限,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汽車生產企業應對車內污染治理承擔第一責任”。
相關標準缺失
據了解,車企在宣傳時都會強調自家產品安全環保,談到內飾污染話題時更是反復強調絕對不含多環芳烴。但從多個機構的檢測結果來看,國產車輛方向盤多環芳烴檢出率接近100%,只是含量高低不同。
由于我國尚沒有車輛內飾多環芳烴含量的相關標準,所以即便檢測出來的數值超高,相關車企也不會受到任何處罰。如此次車問網進行的相關檢測,衡量標桿是德國GS《ZEK01.4-08》對二類消費品多環芳烴10mg/Kg的限值。
不過,車內空氣污染問題已經開始引起業界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去年3月1日,《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國家標準發布,這只是指導性的行業標準,并非強制性法規,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難以給汽車生產商形成足夠的壓力,但卻表示車內污染問題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車內空氣質量安全和食品安全一樣,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尹建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指南》只是一個推薦性的標準,這類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任何單位均有權決定是否采用,違反這類標準,不構成經濟或法律方面的責任。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也認為,《指南》從一定程度上使消費者在車內污染的維權上有了依據,但因為不是強制性標準,所以還不能從實質上對車內有害物質進行抑制,因此,在政府相關部門還沒有出臺強制性標準之前,汽車內飾污染的控制關口仍落在車企的采購標準上。
“歐美等國家在改善車內空氣質量方面,更加注重從源頭把關,對內飾材料有嚴格的強制標準?!辟Z新光說,相關法規缺失使得車內空氣質量控制難度大,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強制認證標準,對那些不自覺的車企加強監管,確保消費者健康。
尹建軍表示,雖非強制性標準,但作為推動汽車工業綠色低碳環保發展進步的規范性文件,《指南》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國內汽車的使用環境和條件變化太大,很難有一個具有可比性的內外部檢測環境,因此制定強制性標準難度較大。
品牌誠信將受考驗
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由于缺乏相關法規,對于車內污染嚴重的車輛和相關車企不能進行相應的處罰,但在一次次車內污染物超標數值被公布后,相關品牌的公眾信譽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消費者對于此類不負責任的車企也表現了極強的不滿。
一項調查顯示,在知曉某些車型內飾多環芳烴超標后,所有消費者均明確表示絕對不會購買;而對于該品牌旗下其他污染物不超標的車型,60%的消費者也表示不再考慮;對于“該品牌產品質量提升環保達標后是否會購買”的問題,五成消費者選擇了“不確定”、兩成消費者選擇“絕對不考慮”、三成消費者選擇“可能會買”,選擇“一定會買”的消費者為零??梢?一款車的品質可能會對整個品牌產生極大的影響。
據了解,賣方市場帶來的汽車產品長期供不應求讓部分汽車廠商輕而易舉地在中國市場上攫取了巨額利潤。中國消費者自我權益維護意識薄弱由來已久,再兼之國內相關行業標準的缺失和監管制度的落后,一些車企為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帶來國內市場的車型減配、降低品質和檢測標準的事情就會時常發生,而選擇價格便宜但質量無法保障的車內材料,更是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
專家指出,雖然我國尚沒有車輛內飾污染檢測的強制標準,但無論是從消費者健康角度,還是從品牌形象方面考慮,車企都應該加強自律,做有社會責任心的企業公民。在尹建軍看來,車內空氣污染的“禍根”一般是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種”下的,控制車內污染應該從生產廠家入手,對進入車內的每一種材料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在國家層面要及時出臺相關的強制性法規,監督汽車生產企業必須嚴格履行企業社會責任,選擇綠色健康的材料,認真對待車內空氣質量問題。
“車內污染關系著車主及其家人的健康,但考問的是企業的誠信和良知,那些損害消費者健康換取更多利益的品牌,早晚會被市場淘汰?!辟Z新光說。
上一篇:奔馳制冷劑違禁歐盟禁止銷售
下一篇:報告稱北京現代存在質量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