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人才本土化 戴姆勒欲再提10名華人副總裁
來源:華夏時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06月08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本土化的深度和廣度無疑決定著個外資汽車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優劣,奧迪打出了“全價值鏈本土化”行動口號,寶馬在新工廠建設、零部件采購等方面不遺余力地不斷深入本土化程度,而奔馳本土化緩慢的步伐可能使其錯過了中國豪車市場高速發展的壯麗旅程。
一切從“人”開始,認識到人才本土化是企業戰略的先導,如今,奔馳在人力資源,尤其高管“本土化”方面加大籌碼。奔馳高層的中國籍副總裁人數將在今年進一步增加,“去年我們提升了12位中國籍副總裁,今年還會繼續,未來每一年都會以10人左右的速度進行階梯型增長,直至若干年后達到飽和?!贝髂防諙|北亞投資有限公司在華合資企業人力資源支持副總裁蔡云躍日前表示。
奔馳高管華人面孔
奔馳已經很久沒有在中國市場交出漂亮的銷售成績單了,此時的奔馳也意識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耙粋€企業,要想發展得成功,必須由本土人才來擔任領導者的角色,因為本土人才更能理解當地市場的需求?!辈淘栖S曾向媒體表示。
但在2010年之前,中國員工能否在奔馳擔任副總裁及以上級別的高管還是一個爭議中的話題。彼時,奔馳在中國的表現是“不接地氣的”也是“高高在上的”?!跋啾葘汃R奧迪,奔馳在本土化問題上起步較晚?!泵褡遄C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也正是從2010年起,奔馳開始了中國籍副總裁的培養計劃。德國人似乎開始意識到,讓一個外國人花心思地成為“中國通”,也不會比一個真正的中國人更熟悉自己的國家。彼時,三位奔馳的中國籍高管得到晉升——原奔馳中國的銷售總監蔡公明、原市場總監毛京波和原公關總監王燕均升級為副總裁級。
2012年,奔馳的中國籍副總裁人數開始明顯增多。2012年3月,隨著福建戴姆勒正式更名為“福建奔馳”,原南汽名爵副總經理、銷售公司總經理楊軍虎加盟福建奔馳,擔任福建奔馳執行副總裁。在隨后的4月份,李宏鵬接棒付強出任北京奔馳執行副總裁。而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副總裁、西區總負責人劉云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副總裁、業務控制負責人張明霞等人也先后上任。時至2012年底,戴姆勒提拔的12名中國籍副總裁已全部到任,戴姆勒人才本土化戰略得到順利推進。
“本土人才對中國的市場更加了解,”汽車行業分析師賈新光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現在各大企業基本都在積極培養本土人才?!逼嚪治鰩熺妿煶钟蓄愃朴^點:“人才本地化是大勢所趨?!辩妿熣J為,外籍高管赴華工作成本較高,人才本地化不僅可以節省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中國雇員的積極性。另外,銷售、市場等業務“是很文化的東西,需要接地氣,和中國人打交道處關系,外國人并不擅長”。
困境突圍
盡管在與其“德國老鄉”競爭中暫時落后,但奔馳未來的發展圖譜卻異常清晰——戴姆勒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旗下梅賽德斯-奔馳品牌轎車的銷量在目前的基礎上提高一倍。屆時,奔馳將在銷量上超越寶馬和奧迪,重新奪回豪華車陣營的頭把交椅。
“希望在2015年實現在中國市場銷售30萬輛,其銷量中將有三分之二來自國產車?!贝髂防誄EO蔡澈將2020計劃細化,提出了2015年需要實現的目標。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市場的戰略無疑將成為奔馳全球戰略的重點。
“奔馳除了需要解決人才本土化的問題,還需要注意產品定位的問題、本土研發的問題以及銷售系統整合的問題?!痹谫Z新光看來,奔馳要想真正實現在華突圍,幾處“短板”必須同時補上。
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底,奔馳的國產車型也僅有三款。其中國產車型銷量占比約為50%,而同期奧迪中國銷量中,則有超過80%的業績是由國產車型貢獻的。對比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奔馳方面已經開始采取行動。除了重要的產品投放外,北京奔馳將加速提升國產化率和本地研發。
2012年,北京奔馳發動機工廠正式投產。此外,提高本地化采購率也已提上日程。北京奔馳總裁兼CEO戴斯在今年的北京奔馳供應商大會上曾明確表示:“今后幾年內將進一步提升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本地化采購?!?
與加速提升本地化采購率相配合的是,北京奔馳也在進一步加速本地化研發。據悉,今年年底,北京奔馳研發中心將會落成。到2015年,北京奔馳將擁有多個產品平臺、具備年產整車超過40萬輛、發動機50萬臺的生產能力,并擁有一個現代化的研發中心,成為梅賽德斯-奔馳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
奔馳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內耗,渠道整合也剛剛開始,新近提拔起來的中國籍副總裁仍需時間歷練。在快速行動的對手面前,奔馳要做的就是排除干擾,扶正方向,猛踩油門。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