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100多年的歷史中,新能源汽車達到量產水平的歷史還不到十年。在這么短的
時間內,廠商除了要消除人們對新能源汽車在動力、技術成熟性等各方面的疑問之外,還必須把購買成本控制在人們可接受的范圍內。而這,恰恰是目前困擾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瓶頸人類自我的消耗把自己快逼到了絕路,汽車沒油燒的未來造就了汽車不燒油的預期。新能源成了人類的救命稻草。很長時間以來,新能源汽車一直很受各大汽車巨頭重視,產品
研發了不少,但真正進入市場的確實不多,從北京看,惟一常見的新能源車只有一個,就是
豐田的普銳斯。

『豐田普銳斯』
在汽車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中,為能源危機所迫人類另尋出路開始研發新能源車,新能源車的歷史不超過十分之一,而新能源車達到量產水平的歷史則還不到十年。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除了要消除人們對新能源車在動力、技術成熟性等各方面的懷疑之外,購買成本也是推廣新能源車的一大限制。由于采用了更新的技術,新能源車需要消費者付出比普通燃油車高20%到30%的車價,而多付出的錢要在10年左右的使用之后才可省出。也許,隨著燃油價格上漲,新能源成本的下降,將為新能源車的市場打開一個新的局面,但目前,新能源車要戰勝人們的習慣還需要更多的理由。
新能源各方壓力滾滾來
近期以來,新能源技術成為國際汽車巨頭爭奪的焦點。本田表示將把混合動力的思域放在國內生產,雷克薩斯在國內投放了RX400h后,也將引進GS450h和LS600h混合動力車型。然而,當這些國際汽車巨頭在謀劃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版圖時,突然發現,在新能源時代,他們將不得不面對來自中國本土的強勁對手。

『GS450h』
長安的CV9、杰勛混合動力版,奇瑞的A5、東方之子燃料電池動力車,海馬的H12電動車、華普海域甲醇動力轎車和海尚油電混合動力車,力帆520混合動力車……一時間國產環保車型如雨后春筍,紛紛嶄露頭角。業內人士樂觀地認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技術的快速推廣,無疑會加速國內市場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和認可。2006年中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72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5%,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新車銷售市場。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約為4000萬輛左右,有機構預測3年后將升至7000萬輛。
汽車消費的快速增長導致能源消耗加速增長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機動車燃油消耗量約占全國總油耗的1/3,這也使得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每年都在不斷攀升,有關資料顯示,2000年為33.8%,2006年為46%。預計到2010年、2020年,機動車燃料需求分別將占到當年石油總消費的43%和59%,汽車將成為石油消耗增長的主要因素。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估計,到2010年中國石油消耗的61%要依賴進口,而汽車的石油消耗將占國內石油總需求的43%,到2020年上述比率將分別增至76%和57%。

『奇瑞A5混合動力』
同時,環保的壓力也在不斷的加大。從今年1月1日起,北京開始對輕型柴油車實施相當于歐IV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國家第四階段排放標準,提前與國際接軌,同時北京將于2008年在國內率先對新車實行“國四”排放標準,2010年國內新車銷售將全面實施該標準。預計到2010年,中國生產汽車的排放控制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有望由2000年的8年縮短到5年。

『杰勛將推出混合動力版車型』
在能源和環保的壓力下,新能源汽車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據專家預計,如果新能源汽車得到快速發展,以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1.4億計算,可以節約石油3229萬噸,替代石油3110萬噸,兩者相當于將汽車用油需求削減22.7%。2020年以前節約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發展新能源技術。 (本文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王一民 劉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