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今年10月份正式在全省上線的車險信息平臺已經擱淺。記者近日從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了解到,車險信息平臺的搭建工作有了新變化,平臺將進一步“擴容”,從廣東省范圍擴大至全國范圍。目前,廣東省各項工作已經準備就緒,擬定今年底成為第二批接入全國車險信息平臺的省份。
屆時,通過該平臺各大保險公司之間可以清楚地查詢到投保車輛的出險記錄,而頻繁出險的車主也因此無法再通過更換保險公司享受到費率優惠政策。平臺資源共享后,將一定程度降低車險業務賠付率居高不下的現象。但更多車主卻認為,共享平臺的搭建只是維護了保險公司單方利益,對車主利益維護以及行業規范意義并不大。
焦點一:保費只漲不降
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保監局、保險協會都在積極推進各大保險公司車險信息的共享。廣東省保監局也在今年年初確定了搭建全省車險信息平臺的項目,但隨著中國保險協會推出全國車險信息平臺后,原來的地方平臺建設就與全國平臺建設之間有所沖突,其中保險公司的費用分攤就難以協調,這也直接導致了地方版平臺項目的難產。在今年六七月份,全國保險平臺接入了第一批8個省市的車險信息后,廣東省目前也已經遞交了接入申請,預計將在今年底成為第二批接入的13個省市之一。
按照廣東省之前對信息平臺的規劃,平臺將實現省內保險行業承保、理賠數據共享,交強險與商業車險信息的合并對接,令保險行業與交管部門數據共享。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湯其來介紹,全國保險平臺在功能性與之相仿。各家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該平臺獲得車輛的所有省內外違章情況,從而準確測算車輛的投保費率。換句話說,平臺適用區域被擴大,車主出險記錄在保險平臺上曝光得更徹底。
其實,國外保險行業早已建立了類似全國保險平臺的信息共享系統,通過系統保險公司的車險精算系統將更加準確,這令相同車輛的保費差距可能上升到幾倍,真正實現“獎優罰劣”的效果。但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這樣的保費機制卻較難建立起來。
國內車險市場爭奪的激烈,加上保險公司的各種利益,信息共享平臺遲遲未能搭建等因素,導致保險公司對車輛出險時因無據可查而保費不斷上漲。而部分出險率低的車主希望借助保險平臺而實現保費大幅降低的可能性并不大。
車險信息平臺投入使用前,保險公司并無有效辦法獲取高風險客戶以往的投保、出險記錄,導致客戶保費之間幾乎沒有差異。車險信息平臺使用后,保險公司雖然能通過信息平臺看到出險記錄,但續保過程中保費更多依據的還是內部精算系統的風險預估?!盀榱瞬涣魇Э蛻?在制定保費時,保險公司會進行一些平衡,客戶保費差異不可能太大?!蹦辰涗N商保險業務負責人分析道。換句話說就是,保險平臺推出后,高風險客戶的保費上漲已成必然,但保險公司會考慮到客戶對保費的接受程度,因此大面積漲價或大面積降價的情況幾乎不會出現。
焦點二:保費統一,理賠不統一
盡管以往監管部門三番五次要求各財險公司按照商業車險費率浮動系數為客戶報價,嚴禁各財險公司打價格戰。但現實情況則是,小型保險公司為了從三大保險公司爭奪到市場份額仍私下進行價格戰吸引新客戶。在信息平臺建立后,保監局對保費價格的監控更加容易,而保費的標準化也更容易實現。某保險公司人士表示,信息的共享令各家公司提供的車險報價趨向統一,將改變目前業內較為混亂的車險報價市場,也可令公司提高承保利潤,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但車主在保險理賠過程中,往往因為保險公司之間、保險公司與經銷商之間的博弈,令車主在理賠過程中賠付并不相同。
溫先生一年內已有多次出險,但他認為這并不代表他一定是高風險客戶。據介紹,有時候出險他只是次責方或者無責方,但為了出險更方便,他往往會主動請纓在交警證明中注明責任均等,各負其責的話?!斑@可以省去與對方保險公司之間的繁瑣溝通,不僅節約時間而且不用擔心承擔維修差額?!睖叵壬羞^切身經歷,有一次被后車輛追尾,但到4S店理賠時,卻因對方保險公司定損額與他去維修的4S店之間存在400元差異,而車輛遲遲得不到修復。從事故發生到確定維修方案,溫先生前后消耗了四個多鐘頭,并進行了多次投訴后才得以解決?!叭绻囕v出險時判定自己為全責方的話,處理起來就容易多了?!蓖ǔG闆r,報案后將車直接開往4S店,保險理賠人員會跟進定損、理賠事項。
類似溫先生的案例并不在少數。記者身邊的同事也有過相似遭遇,因停在路邊被一輛面包車撞上,導致理賠過程中與4S店維修額之間產生2000多元費用需要自擬。其實,這種現象的出險主要是因為保險公司之間、保險公司與經銷商之間的博弈,大家都希望利益最大化,造成互相推諉的現象。而遇到這種情況的消費者往往束手無策,能用得上的只有兩種方法且不一定能奏效。一是投訴保險公司,處理起來往往很慢。另外就是投訴經銷商,經銷商不得不通過內部利潤壓縮來與保險公司達成一致。當然,還會出現另外更壞的結果,就是消費者買單。
某經銷商集團保險業務負責人介紹,車險理賠過程中有許多靈活性。例如,經銷商在保險業務上的專業性會直接導致保險公司理賠的順暢度;經銷商的保費貢獻程度也會影響到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在保險公司保費已經得到統一的基礎上,是否可以考慮對理賠業務也制定相應賠付標準?
焦點三:監控權的缺失
信息平臺建立后除了幫助保險公司降低風險外,每輛車的“檔案”還可以幫助二手車市場建立起更強的消費信心,改變了二手車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現況。例如,水浸車與大事故車的安全隱患一直是消費者最擔憂的地方,而二手車流通中的監管機制不健全,不足以消除消費者對二手車的戒備心理,而保險平臺的詳細出險記錄則成為二手車最好的證明材料。但很多時候,保險公司不僅未能充當起監控者的角色,反而產生“助紂為虐”的效果。
今年震驚廣州車市的水浸車拍賣案就是一例。太平洋保險將45輛水浸車打包拍賣給了廣東鴻粵汽車集團,廣東鴻粵集團又轉手賣給一家外省二手車公司。雖然太平洋保險與廣東鴻粵集團都一再強調在協議中注明了車輛出售時要標明水浸車以及修復部位,但對于這家未公布名稱的外省二手車公司而言,誰又能確保它在整車修復后售出時,仍能兌現協議中標明水浸車及修復部位的承諾?
保險信息平臺建立后,保險公司可以記錄到所有被保車輛詳細出險信息,卻無法共享到二手車流通流域,保險公司也不愿意肩負起監控角色。廣東保監局指出,理論上車險信息平臺確實可以查詢到車輛保險的“前世今生”,但問題在于,車輛的保險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仍屬于個人信息,對于這些信息,可以開放到何種程度,業界仍處于探索之中。
上一篇:鈴木將在日召回22.7萬輛汽車
下一篇:豐田將召回9.4萬輛賽納MPV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