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車型被查出致癌物超標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十一”黃金假期,“墻里墻外”的感嘆又縈繞耳畔。無車者羨慕有車族的方便快捷,有車族卻羨慕無車者的健康之旅。出游高峰期,車內空氣質量和內飾材料的安全性再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11款主流車型存在致癌風險
日前,某網站公布的一份“健康汽車檢測報告”讓人大跌眼鏡。報告顯示:11款主流車型可能存在致癌風險,長安、上海通用、華晨等企業“榜上有名”。該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此次檢測選取了市場上在售的32個品牌、44款車型作為檢測對象,主要檢測汽車內與人體接觸的汽車座椅、頭枕、方向盤等內飾中的多環芳烴含量。報告顯示,11款主流車型內飾中的多環芳烴含量超標。其中,長安悅翔、天津一汽威志、內飾多環芳烴含量超過10mg/kg;長安鈴木SX4、上海通用雪佛蘭愛唯歐、上汽通用五菱寶駿630、上汽榮威350、華晨駿捷、昌河鈴木北斗星、三菱歐藍德、現代新勝達內飾多環芳烴含量在5-10mg/kg之間,超過兒童接觸限值的25倍以上,對兒童身體健康會造成傷害,對成人有一定致癌風險。
專家介紹:多環芳烴(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是指含有一個苯環以上的芳香化合物,產生于工業生產、有機物熱解或不完全燃燒,是強致癌物質,可通過接觸導致人體致癌。在目前已知的500多種致癌物中,有200多種和多環芳烴有關,已成為癌癥的代名詞。
缺乏硬約束,致癌物屢禁不止
據了解,我國于2012年3月開始正式實施《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明確規定了車內空氣中有關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種常見的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濃度的限值。
但是《指南》并沒有配套的法律和執行細則,更沒有強有力的監管辦法和手段。車內空氣和內飾存在致癌風險,但是新車依舊上路,成為消費者健康的隱形殺手。雖然消費者屢次投訴,但是車企卻是置若罔聞。
近期,由奔馳車主自發建立的“奔馳C系車內異味維權”QQ群內,因同樣問題而聚在一起商討對策的車主已經達到240多人,他們普遍反映,異味來自座椅皮革和地墊,天氣越潮濕悶熱,氣味越大。無獨有偶,也是在近期,長沙車友聶先生購買比亞迪F3新車不到半月就疑因車內有害氣體中毒入院。當事人委托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對他的車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與《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比較,車內除了氨達標外,另外四大指標甲醛(超標2倍)、苯(超標1倍)、甲苯(超標5倍)、二甲苯(超標3倍)、TVOC(總揮發性有機物)(超標4倍)均嚴重超標。聶先生與相關方數次協商無果,無奈之下一紙訴狀將比亞迪長沙4S店告上公堂。
評論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強制性約束標準的缺失。僅僅一個《指南》,對汽車制造商并沒有強有力的法律約束,所以在生產過程中選擇何種材料與配件,采用何種工藝,無須過多考慮對車內空氣質量的影響。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多和車主維權意識的增強,出臺有力的監管政策以加強對車內空氣和內飾的檢測,制定具有硬約束力的相關法律和政策以配合《指南》的執行,切實給消費者一個安全的車內環境,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另外,專家還建議,要加強對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的建設。消費者遇到汽車損害健康的問題時,維權難的另一原因是國內缺乏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和相應的技術設備。缺乏權威鑒定,消費者大多時候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