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車逆市增長說明什么
來源:汽車商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年末出爐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汽車榮威、MG雙品牌2012年總銷量突破20萬輛、銷售額超越200億元。在車市平均增長率不足5%的大環境下,上海汽車同比20%的增長殊為難得。而200億的銷售額意味著,上海汽車的單車平均價格超過10萬元,在自主品牌中是頭一家。
在車市低迷、自主品牌紛紛陷入增長瓶頸的當下,作為自主品牌后來者的上海汽車創造出這樣的業績說明什么?有人說上汽收購國際品牌做自主,起點就和別人不一樣;有人說,上汽有實力、投入高;也有人說,懂營銷、會賣車。
這些說法我都贊同、也的確是上汽集團打造自主品牌的鮮明特點。但我更想說,這些還只是“術”的層面,上海汽車異軍突起最大的價值在于,它證明了自主品牌高端起步、走品牌發展的道路是可行的;它最大的啟示是,只有改變低質低價的傳統發展模式自主品牌才有出路。這才是“道”。
也許有人會問,既然這條“道”已經被證明可行,那么其他自主品牌企業是否可以借鑒?我想,品牌升級是中國汽車自主發展的內在和共同要求,上汽的經驗當然可以參照,但升級一定要避免幾個誤區,否則就成了“畫虎不成反類犬”。
第一個誤區,升級就意味著漲價。不能只看到榮威和MG的平均車價超過10萬,更要看到6年來上汽苦心孤詣、精心塑造媲美合資品牌的認可度這一艱苦的過程。這份認可的建立是一個系統工程,技術、品質和營銷都得跟上。與之相比,許多過去走低端路線的自主品牌,體系能力上還沒有全面升級,即使砸一筆錢推出一款和洋品牌成色相當的產品,在自己的品牌沒有溢價的背景下,根本無法支撐一個高價格。
第二,升級只做“表面文章”。最近幾年,不少自主品牌的產品外觀、內飾工藝進步不小,遠看上去真得與合資品牌相差不多。但在最近的一次試駕活動中,我發現,一些自主品牌車型在駕駛感、動力性、底盤性能這些關鍵環節仍然和合資產品差距不小。而這一點,上海汽車就做得更好,從MG6開始,直到最近的榮威950,上海汽車新一代產品依靠國際化研發體系和經驗、融合全球領先技術和資源,在產品硬素質上有了跨越式的進步。所以,借鑒上海汽車,不能只看到其車型漂亮的外觀設計,更要有“真本領”。
第三,追求數量一定犧牲質量。過去,曾有自主品牌企業領導對我講:我們也想升級,但迫于生存壓力必須要有上量的車,要上量就得便宜,便宜也就不可能苛求質量。我想,這看似是一個矛盾,但做自主品牌就是這么難,你必須又好又便宜。怎么實現?寧可賠本賺吆喝也要把質量和品味做上去。上海汽車5年半復合增長率近60%,銷量增長不可謂不快,但榮威、MG的產品素質不但不降反而提升。不難想象,上汽人在其間做了多少努力,頂住了多少壓力。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那些可資借鑒、踐行的“道”,都必定有其不同尋常的地方。上海汽車之所以能走通高端發展之路,絕不僅僅是因為選對了方向,更在于耐得住寂寞、頂得住壓力,舍得起投入、看得淡功利,在于埋頭苦干、真抓實干。
所以,那些想要借鑒上海汽車的企業,是否應該捫心自問:我是否能做到這一點。否則,不管是“術”還是“道”,自主品牌的升級夢仍舊是泡影。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