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質檢總局發布了對一汽大眾新速騰汽車耦合桿式后軸縱臂斷裂問題缺陷的最終結果。該調查報告指出,裝配耦合桿式后軸的新速騰汽車存在安全隱患,構成缺陷。而采用加裝襯板的召回措施,能提高了新速騰后軸縱臂的抗變形能力。但在良好路面行駛時,加裝襯板不能有效起到警示作用,仍存在車輛失控風險。
引發部分消費者質疑
去年10月,由于新速騰汽車相續出現后軸縱臂梁斷裂,一汽大眾在質檢總局發布調查公告之后,宣布召回了56.3萬輛新速騰。然而,召回采用了“打補丁”方案,也就是在車輛后軸加轉襯板,導致部分消費者質疑。
本次調查結論顯示,新速騰汽車耦合桿式后軸縱臂抗變形能力較同類結構后軸相對較低,在某些使用情況(受碰撞或刮蹭)下,縱臂會發生變形,在收集的457個縱臂變形、斷裂案例中,有312例是由嚴重碰撞導致,占68.3%;54例是由非嚴重碰撞或刮蹭導致,占11.8%;且隨著變形量的增加,后軸疲勞壽命明顯下降。
此外,部分車輛后軸縱臂變形后,外觀上不易察覺,導致車主不會主動對車輛后軸進行檢查或維修,且生產者原有維修流程難以有效發現縱臂變形的情況。
質檢總局表示,一汽大眾采用加裝襯板的召回措施,提高了后軸縱臂的抗變形能力,降低縱臂變形的可能性;如果車輛后軸受碰撞造成縱臂變形,車主或非授權維修企業未能及時發現,即使在縱臂本體斷裂后,加裝的襯板仍可保持車輛行駛一定里程。同時,生產者采取了后軸縱臂變形檢測規程和專用工具,有助于發現后軸縱臂變形并根據變形程度進行更換,會減小縱臂斷裂的可能性。
召回仍存斷軸風險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70余位專家和工程師,歷時1年,整理分析有效投訴信息4468例,短信抽樣回訪已實施召回車主3萬余名,電話回訪車主463名,現場勘查故障車輛22輛,收集分析未加裝襯板故障案例457例,包括縱臂變形案例382例、斷裂案例75例;以及加裝襯板后的故障案例37例,包括縱臂變形案例34例、斷裂案例3例,開展了47項143次缺陷工程分析試驗。
那么,新速騰的“打補丁”召回舉措能否徹底解決斷軸風險?
調查報告顯示,試驗結果表明,加裝襯板后,如果發生縱臂本體斷裂,在不良路面行駛時,可辨別到“持續的警示噪音”,但在良好路面行駛時不易察覺,不能有效起到警示作用,存在后軸縱臂本體斷裂之后未能及時發現,襯板又斷裂導致的車輛失控風險。
質檢總局方面表示,一汽大眾要切實履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繼續提高召回完成率,持續加強對加裝襯板后的車輛進行監測,并采取進一步措施,消除安全風險。
上一篇:車市連續4月下滑 救市聲四起
下一篇:新規滿月小區停車費悄然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