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問診沿江高速”系列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27日,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回應了公眾關注的沿江高速的七大問題。省交通廳回復稱,對于符合高速公路投資政策、支持廣東省交通事業發展的企業,無論其屬于何種性質,省交通運輸廳都一視同仁。并稱,目前沿江高速規劃建設的13處互通立交,已經有10個建成通車。
疑問1 沿江高速是否已達預期效果?
回復:高速公路交通量需逐漸培育
羊城晚報:沿江高速目前所起的作用是否已達到此前的預期?如果沒有達到是因為哪些原因?
省交通廳:2013年12月28日,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實現全線通車。據了解,通車后的3個月內,廣深沿江高速公路的日均交通量達23500輛/日,并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通車以來,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對于緩解粵港南北通道的交通壓力,特別是分流廣深高速公路車流作用日益顯現。
從此前各高速公路的通行情況看,新開通高速公路的交通量通常有一個逐步培育的過程,這與司機的行車習慣、沿線路網及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沿線地區經濟發展等諸多因素有關。
疑問2 廣深高速與沿江高速如何發揮作用?
回復:都是高速網重要組成部分
羊城晚報: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應如何定位未來廣深高速和沿江高速各自發揮的作用?
省交通廳:廣深高速公路和廣深沿江高速公路均為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深沿江高速公路作為廣州—深圳—香港之間的第二條高速通道的建成通車,緩解了廣深高速公路和國道107的交通壓力,進一步完善了珠三角核心區公路網布局,有助于疏導珠江東岸地區公路運輸,促進穗莞深一體化,推動粵港協同發展,形成沿江經濟開發帶,服務于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需要,對沿線地方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疑問3 18處互通中多達11處未通?
回復:組織建設的13處互通已通其十
羊城晚報:沿江高速最開始規劃的共有18處互通,但目前待建設或待完善的互通多達11處,是什么原因導致沿江高速互通建設滯后?
省交通廳:廣深沿江高速公路項目立項批復建設互通立交14處,另外規劃預留2處。初步設計時因地方規劃調整,將原立項批復設置的麻涌立交和漳彭立交合并為1處(麻涌立交),即項目建設互通立交13處,并規劃預留2處(沙井、機場互通)。
項目業主根據設計批復組織建設13處互通立交,其中,開發大道、南崗、麻涌、洪梅、沙田、威遠、虎門、長安、福永、西鄉等10處互通立交已建成通車。官田起點段和月亮灣2處互通立交僅剩高速公路收費站以外部分連接地方公路的連接道路未建成。
余下的齊沙互通立交,是連接虎門港支線二期工程的樞紐互通。因東莞市政府正在研究將虎門港支線二期工程由高速公路調整為快速路,因此,項目業主暫未組織建設該立交,待虎門港支線二期工程建設時同步實施。但東莞市2014年已啟動新增立沙島互通立交建設。目前各項前期工作正抓緊推進。該立交距虎門港(齊沙)立交約4公里,建成后可解決虎門港立沙島區域車輛上下高速公路的問題,近期可在路網中替代虎門港(齊沙)互通立交功能。
上一篇:新車官方降價 殘值也跟著降
下一篇:貸款購車零利率免利息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