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系列文章第一篇中,我們介紹到,在過去的2015年,中國汽車市場遭遇了寒冬,國產乘用車銷量同比僅微增了6.54%,創下了08年以來銷量增幅最低紀錄。不過盡管如此,大多數國別品牌銷量,或多或少都實現了正增長,尤其是自主品牌表現搶眼,引得大家側目。而韓系、法系和意系則以銷量“逆增長”大膽玩兒“出位”,尤其是意系品牌銷量,敢為人先地實現了54%的腰斬式下跌。不過,意系畢竟只是個小玩家,市場份額只有0.3%,下跌那么多也并不足以掛齒,反倒是韓系品牌一改過去幾年高歌猛進的發展態勢,實現了銷量和市場份額齊跌,值得讓我們深入研究。
堅持了多年,還是“輸給了日本人”
實際上,韓系并不是2015年突然開始增長乏力的,從2010年起,韓國人就在努力“跑贏大盤”,每年的同比增長率都在行業平均水平上下,而從2013年起,連續3年未能跑贏大盤,只是2015年突然負增長了。當然,單從增長率上看,過去幾年韓系的表現其實并不是最差的,起碼好于日系品牌,后者在過去7年中有6年都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2年受政治風波影響,甚至出現了9.74%的負增長。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日系品牌依然占據著17%強的市場份額,高于韓系一倍有余。
SUV和小級別車失意成關鍵
2015年,SUV產品市場占比歷史首次超過三成,成為僅次于緊湊型轎車的第二大細分市場,而且大有取代緊湊型車的趨勢。而正是在這兩個合計高達67%的細分市場中,韓系車卻雙雙遭遇份額下跌厄運。在緊湊型市場上,韓系產品甚至出現了23.87%的大幅度銷量負增長。
在近兩年異?;鸨腟UV市場上,面對來勢洶洶的自主品牌大軍,韓國人沒能扛得住,市場份額在2011年短暫達到16.2%之后,迅速被自主品牌產品蠶食。當然,在自主SUV數量、價格優勢面前,合資產品的市場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是韓國車的幅度大了一些而已。在這個過程中,韓國SUV市場份額萎縮近六成,到2015年時只剩6.85%,在SUV市場火爆的當年銷量也僅實現了0.5%的微增。與此相反的是,SUV產品占整個市場的份額已經突破三成,是行業第二大細分市場,單此一項就讓韓國人失血嚴重。
第二大市場失守,第一大市場也未能守住。在傳統最大細分市場緊湊級車領域,韓國產品從2006年起就不斷喪失陣地。市場份額從17.34%逐步下跌到2015年的7.29%,跌幅同樣接近六成,甚至眼看要被法國人超越。雖然2009年短暫回光返照,但未能改變大勢。其中僅2015年,韓系緊湊型產品市場銷量跌幅就高達23.87%,遠遠差于緊湊級細分市場總體4.03%的負增長。
當然,韓國人在2015年的中國車市中并非一無所獲,在中級車市場上,韓國車的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13.27%攀升4個百分點至17.67%,這一份額甚至超越了美國人的16.49%,位列中級車細分市場第三名。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韓系中級車取得了33.83%的矚目同比增長率外,其他合資品牌中級車銷量全線下跌。而在小型車市場上,韓國產品的市場份額更是提升至超越勁敵日本,以22.57%的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
然而,雖然在中級車市場上,韓國人取得了耀眼的成績,但中級車細分市場規模畢竟太小,只占到全行業的10.76%,因此對于韓系產品總體銷量的拉動非常有限;而小型車市場已經長期處于下行通道,2015年細分市場總體銷量跌幅高達18.42%,這使得韓國小型車市場份額雖然得到提升,但實際銷量卻依然是下跌。
因此,雖然在中級車、小型車市場上,韓國品牌取得了成績,但對于韓系品牌的總體表現顯得無關痛癢。
上一篇:豪華車2015在華的格局與黑馬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