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價格集體大“跳水”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10月18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我們這邊最多降價30多萬元,據說奔馳某鎮區的店個別車型最多優惠50萬元、60萬元的都有……”近日,某高端豪華品牌車行總經理向記者透露,今年以來,進口豪華車在東莞的價格非?;靵y,不少品牌的降價幅度遠遠超過的廠家規定的范圍。
為何今年東莞的豪車市場價格戰打得如此激烈呢?究竟是豪華品牌有如此大的利潤空間,還是經銷商在賠本賺吆喝呢?很多買了車不久的車主會心理不平衡,那么車行會如何應對這種不平衡心理呢?據悉,近日東莞某家豪華品牌車主向車行要求補償差價,經銷商又是如何應對呢?
現象1
豪車三大主力品牌均低于九折銷售
“聽說過賣服裝打多少折的,以前從沒聽說過賣車還打折,而且一打就是八五折,八折,幾十萬元和上百萬元的車,這個折扣算是非常低了。很多車行就一個想法,只要有客戶進店看車,就不管多少價格把買賣做成功?!苯?,寮步一家豪華品牌車行市場部經理向記者訴苦,隨著東莞豪華品牌4S店的不斷增多,各豪華品牌之間、同一豪華品牌不同店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今年迎來了一輪又一輪的大降價,豪華車市有點瘋狂。
寶馬7系8.5折甚至更低;奔馳S級優惠26萬元;奧迪A88.9折,豪華車三大主力品牌優惠全部低于9折銷售,爭奪戰更蔓延到二三線豪車品牌,如捷豹原價254.80萬元的XJ最高優惠70多萬元,相當于七折促銷?!艾F在賣車基本上不盈利,所有的優惠和折扣都讓利給了客戶”。東莞寶駿寶馬4S店的銷售負責人林建宇告訴記者,為了增加銷量,保持合理的庫存,“我們只能通過不斷地壓縮新車的利潤空間來保持市場的占有份額”,目前,價格基本已經降至最低點。
現象2
新店推遲開張,部分豪車4S店股份轉讓
今年上半年,原本打算5月份開張營業的某豪華品牌車行一直到8月底才開門迎客。而記者從業內還了解到,一些高端豪華品牌車行股東近期也開始在醞釀將股份轉讓出去了。
“今年車行壓力這么大,車商早就成了強弩之末了?!币晃缓廊A品牌車行市場部經理如是說?!鞍涯甑追道?、可能完成任務額后有望得到的獎勵所有預期全部算上去,我們這幾個月的虧損也還有600萬左右。豪車市場不再是遍地黃金,有些店甚至一進來就感覺到被套牢?!?
不僅是新開的店,即便是有強大售后產值支撐、抗壓能力最強的豪車龍頭老店,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奥犝f東莞最老牌的一家豪華車行店從5月份開始也虧損了,這可是年產值上億元的金牌老店啊?!币晃毁Y深汽車人士告訴記者,某集團旗下兩家店的服務產值每個月都超過1500萬元,這樣的店還是抵不過虧損,這樣看來的話還有幾家店能保持不虧?
二三線豪車經銷商更是日子難過。記者獲悉,一家唯雅諾經銷商虧損超過千萬元,謳歌一個月銷量僅三五輛。中高級品牌已現經銷商退網,豪華車市同樣一片暗潮涌動,面臨生存危機。據悉,去年底以來,東莞豪車4S店股份易主浪潮,及時脫手的暗自慶幸不已,而倉促接手的當然悔不當初。
賣豪車利潤真有那么高?
■質疑
有消費者認為,今年以來不斷有豪華車降價幾十萬元的廣告出現,比如前段時間東莞一家奧迪車行打出賣Q7送Q5的廣告,雖然是指定的車型而且只是限量一臺,但是幅度畢竟不小。也有消費者經常收到奔馳某鎮區店的廣告短信稱,去該店買奔馳能夠優惠幾十萬元。消費者不禁會問,以前原價賣出去的那些車到底賺了車主多少錢???
一位多年從事豪華品牌銷售的銷售經理葉文鑫告訴記者,豪華品牌賣出一輛車比合資和自主品牌還是要高很多,但是前幾年一輛車賺很多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存在了,現在的利潤已經慢慢接近合資品牌了。但是年終返利是一個重要的利潤點,雖然不同品牌結算方法錯綜復雜,但一般廠家對于經銷商的利潤是一輛車返點6%—8%,到年底完成全年銷售任務的,可能額外還有1至2個百分點的返利。折算下來按指導價每賣出一輛車所有的利潤加起來最多不超過10%。所以車商有時愿意以價換量,期待到年底可以拿到返利來彌補平時的虧空。不過有時這個愿望也會成空,有些店的年終返利廠家往往會拖著不兌現。
今年大降價到底有哪些原因?
■分析
寮步仁孚華星奔馳車行市場部經理馮少琨分析,今年導致進口豪華車以非常離譜的價格賣出,主要是迫于幾個方面的壓力。
首先是進口車的進口數量今年增加了,但是市場行情今年卻差了。今年東莞車市整體步入下行空間,整體增速放緩,進口豪華車也無法獨善其身。盡管車市銷售終端疲軟,但進口車的數量一直保持著增長。進口汽車數量不斷增加,但零售數量增幅放緩,這就意味著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在不斷增大??鐕嚻髮χ袊袌鲱A期較高,較高的銷售目標提高了中國進口車的增長數量。另外,歐洲經濟危機的蔓延,讓部分跨國車企將市場中心轉移至中國,加大對中國市場的爭奪,不斷擴大對中國的出口,造成了中國進口車數量逐漸增加。事實上,今年中國的車市整體增速放緩,銷售終端增長乏力已經成了車市的發展趨勢?!昂腿ツ晗啾?,單月的汽車銷售數量減少了20%左右”。就東莞市場而言,不同品牌的市場表現而不同,但是總體而言,日系車的庫存壓力相對較大,如謳歌、英菲尼迪等品牌的庫存壓力系數皆超過了3,遠遠高出了庫存警戒線1.5。目前國內對進口車的市場需求和供應達到了一種平衡,甚至出現了供過于求,因此,未來進口車占有市場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便是選擇降價銷售。
庫存壓力隨之帶來的就是巨大的資金壓力。而豪華車的車價動輒幾十、上百萬元,資金的壓力非常大。不少車商欠銀行,甚至欠高利貸的資金數以億計,巨大的資金壓力迫使車商不計成本下調車價。廠家高企的全年銷售任務讓車商喘不過氣來,為了以價換量,豪華車商不得不忍痛“割肉”。
調整政策和補貼,廠家或將出手救市
■對策
目前,降價已經成了進口車司空見慣的促銷手段,但是對于下半年的情況,業內人士也有不同的聲音。
經銷商的降價銷售已經達到了極限,所有來自廠家的利潤和折扣基本上都讓利給了消費者,汽車分析師吳海軍分析認為,下半年,進口車價格可能不會延續大幅度的優惠,預計會企穩并可能反彈。據了解,根據國內汽車消費的規律,通常下半年產品供應量會超過上半年。因此,如果跨國車企在下半年不能理性看待中國市場,屆時供過于求的局面將進一步加劇,進口車市場或將面臨“白熱化”的競爭。如此一來,調整下半年的銷售目標或將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斑M口車經銷商應該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做出理性的判斷,及時下調銷量目標,才能獲得更為長遠的發展?!?
“目前經濟形勢不好,百萬級豪車銷售遇阻,而歐洲大排量豪車銷量下降8%,大量豪車年初以來轉銷到國內,內需不足加上國外過多大排量豪車的涌入,造成了豪車目前供大于求的市場局面,這是豪車大降價浪潮的最根本原因。庫存久,資金壓力大,這是直接原因;這段時期車企高管人員變動頻繁,銷售政策多變是間接原因?!辟Y深汽車人士翟衛東告訴記者,從百萬級豪車開始刮起的這波降價潮來勢兇猛,不斷下壓,沖擊著中級豪車市場、入門級豪車市場,中高級車和自主品牌也不能幸免。今年東莞的經銷商普遍虧損,而且虧損較大。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廠家完全會無動于衷。
“很多車商還是寄希望于廠家出手救市。據說奧迪目前已經為經銷商提供了一筆補貼,上海通用、寶馬廠家也都有望在近期調整內部考核和返利政策。另一方面,已經有廠家介入治理眼下欠理性的車市。最新消息,從上周六起,寶馬廠家就給經銷商頒布了限價令,約束了多款車型的最低售價,其中寶馬7系的優惠不得超過12個百分點。豪車無底價的瘋狂,還是需要理性回歸的”
降價后要求補償不受法律保護
■說法
近日,有寮步一家豪華品牌車行的車主譚曉文,將該車行投訴到了東莞市消委會,而消委會目前已將譚先生的投訴轉到了東莞市汽車維修行業協會。記者了解到,譚先生今年年初買了該車行的一輛價值近兩百萬元的豪華車,而過了不到3個月,譚先生的朋友以低于譚先生車價35萬元的價格買到了和譚先生一模一樣的車型,這讓譚先生非常惱火,便找到車行要求怎么也要補償他一些差價。車行的負責人以“今年行情不好,沒辦法”做了解釋,之后便不予理睬了。
到底譚先生的訴求合理嗎?是否受到法律保護呢?記者特別咨詢了東莞市莞信律師事務所的譚舟揚律師,譚律師告訴記者,前幾年是有房地產商在房價大降的情況下,為了促銷,與消費者簽訂一些合同稱如果房價再降的話就補償給已經買房的業主差價。其實這種行為完全屬于房地產開發商的商業行為,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在供求關系下的價格高低完全是市場行為,如果消費者買到某商品之后價格上漲了許多,消費者也不需要給商家補償這個漲的差價;反言之,如果一樣商品價格下跌了,商家也沒有義務來補償差價給已經購買的消費者,除非是買賣雙方在購買商品的合同中就將“如果降價,商家將補償消費者差價”寫進合同中,否則的話,商家完全有理由拒絕消費者的補償要求。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