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選車牌 | 違章查詢 | 年審代辦會員登錄 | 用戶注冊 | 今天是: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東莞汽車網 >> 汽車評論 >> 瀏覽文章

誰把自主品牌推向“絕路”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3年11月04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自主品牌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已經不是新鮮的提法,無論是在2008年~2009年國內車市爆發式增長期,抑或在2010年~2012年,國內車市平穩增長期。在國內車市發展幾乎每一個階段,自主危機論始終是業界經久討論的話題。

    然而,就在最近,關于自主品牌發展危機的論調又開始甚囂塵上,原因是2013年前三季度國內自主品牌發展的困局。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9 月份,國產自主品牌汽車銷售60.86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19%,比2012年同期下降4.52%。1~9月份,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共計銷售 512.50萬輛,同比增長12.14%。但這一增幅卻比國內車市的平均增幅低了1.58個百分點。同時,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占總體乘用車銷量的比重為 39.89%,市場占有率下滑0.67%。

    由此,一些媒體及機構發出“自主品牌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的呼號。他們認為在合資品牌頻頻下壓,自主品牌向上拓展頻頻受阻的情況下,國家相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限制合資品牌,扶持自主品牌的發展。

    實際上,早在2009年年底,工信部就《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修訂稿向外界征求意見時,已經提出了“到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要占國內乘用車市場 50%份額”的目標,并表示將在“合法”的基礎上加強對自主品牌的扶持。其后,“購置稅優惠”“汽車下鄉”等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自主品牌較大 的支持力度。

    但從市場層面反映出的情況來看,國家自2008年底基于金融危機背景所制定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措施,在促進車市銷量“暴增”的同 時,刺激效果更多的體現在外資品牌身上,而對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卻“不升反降”——國內自主品牌乘用車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至2012年以來,卻走出 了一個“44.3%、45.6%、42.23%、41.85%”的下滑線,距離50%的目標越來越遠。

    這也就意味著,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內自 主品牌發展的持續走衰并非外界“唱出來”的,也不是國家出臺幾個扶持政策就能緩解。面對市場的壓力和競爭的考驗,自主品牌的運營者們更是“春江水暖鴨先 知”。國內一大型車企集團人士曾對筆者感嘆,當下的自主品牌車企不僅走高端普遍效果不佳,在合資頻頻下探的同時,自主品牌原有的低端市場生存空間更是在不 斷被擠壓。

    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年,無論是奇瑞、吉利、長城等傳統自主品牌,抑或一汽、東風和長安等集團都在紛紛加大投入,積極實施戰略轉型, 以期獲得更好的發展。這一點,從奇瑞、吉利和長城等過去幾年中,品牌從分到合、車型從低到高又回歸原點等一系列的“折騰”舉措,就可以看出自主品牌發展 “進退維谷”的狀態。

    從近幾年自主品牌的產品、戰略轉變來看,自主品牌的發展的確在朝著正確的方向走。無論是奇瑞艾瑞澤7、吉利帝豪EC7、 長城H6,還是廣汽傳祺GS5等車型,在技術、做工和價格體系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力。奇瑞、吉利等回歸一個品牌、轉向技術研發等戰略轉型也獲得外界的 好評。但在這個過程中,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緣何會持續下滑?

    對此,有分析人士認為,在過去的幾年中,并非自主品牌沒有進步,而是合資品牌太強了。在合資與自主經年的“龜兔賽跑”中,自主品牌向上提升的耐力,比不過合資在國內的跑步式前進。

    實際上,從“用合資換技術”到“合資自主同臺競技”,國內自主品牌技術實力提升和品牌口碑積淀的滯緩幾乎眾所周知。在這個過程中,合資品牌紛紛加快在國 內的新車導入速度,并營造了強大的廣告宣傳攻勢,塑造了由外資主導的中國汽車文化。外資品牌通過不斷的品牌形象宣傳,讓中國消費者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并且 不斷強化。例如,在原來自主品牌尚有一點優勢的A級車市場,朗逸、速騰、??怂沟榷家呀泴崿F月銷2萬輛,新老同堂甚至已經抵達4萬輛銷量大關。自主品牌艾 瑞澤7、帝豪EC7等幾乎不可能在市場規模上與合資品牌形成比較優勢,只能靠價格贏取部分合資品牌尚未覆蓋的市場空間。

    而在以捷達、桑塔納和 富康為首的“老三樣”的集體復活后,合資品牌在價格上對自主品牌形成的下壓態勢也越來越明顯。隨著2013年以來,豐田、福特、通用、本田、馬自達等跨國 汽車企業相繼宣布將在中國投放小型車的計劃,自主品牌過去在經濟型小車細分市場的殘存優勢更是變得岌岌可危。

    眼下,自主品牌面臨的市場態勢 是,品牌向上發展舉步維艱,而在低端車細分市場已無價格下探的空間。在當下與合資品牌的市場競爭中,自主品牌的局勢是拿B級車與合資品牌A級車競爭,而自 主A級車細分市場,則只能在合資品牌的更低級別的車型身上尋求“性價比”優勢。盡管在2013年上半年,國家又出臺政策要求公務車只能采購自主品牌,這在 一定程度上緩解自主品牌的壓力,但其數量畢竟有限,對于自主品牌的幫助“形式大于實際效果”。

    或許,無論是自主車企抑或國家政策部門,在如何發展和扶持自主品牌發展這個課題面前,真的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sasa]

上一篇:庫存承壓經銷商面臨資金危局

下一篇:沒有了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

車行推薦更多>>
  
Copyright(c) 2001-2011 都市風汽車網版權所有 東莞汽車網-網絡第一媒體門戶網站,關注東莞汽車行業動態!
經銷商QQ群:35797966 東莞汽車團購QQ群:35909801 常年法律顧問:王樹江律師 信息產業部備案:粵ICP備09221017-1號 
地址:東莞市南城區莞太路石鼓路段盛嘉汽車城B10號  電話/傳真:0769-23125310  E-mail:19917538#qq.com(把#替換為@)  合作QQ:①19917538  

東莞網絡警察網上報警不良信息舉報工信部備案

wwww.国产|4se人人视频在线|国产大学生援交正在播放|亚洲另类图片制服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