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民意的“車檢新規”一出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紛紛點贊,最終是否能得到真正的認可,當然還得看政策的落實與執行情況。
上周,公安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推出了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的改革措施。今年9月起將試行的車檢制度增加了不少亮點。如:取消6年以內的非營運轎車上線檢測,推動機動車異地檢驗、預約檢測,鼓勵檢驗機構社會化、強化主體責任、嚴查違法檢測等等。順應民意的“車檢新規”一出臺,立即得到了大家的紛紛點贊,最終是否能得到真正的認可,當然還得看政策的落實與執行情況。
現階段的年檢已經越來越流于形式,不僅浪費了車主的大量時間,還令大家對年檢的真實目的產生了懷疑。許多檢測機構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在車輛年檢中滋生出一條龐大的灰色利益鏈。只要車主肯花錢,就能通過更換軟件、高價賣表等手段,輕松躲過檢測。
年檢不應該成為斂財的工具,而應該是車輛質量安全與否的權威評測。車檢相當于給車輛做了一次體檢,目的是確保車況良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因此車檢才成為絕大多數國家對車輛質量安全考核的主要方式。值得肯定的是,車檢新規中進一步強化了檢測機構的主體責任,將嚴查車檢中的違法行為。此外,車檢新規還強化了檢測機構的服務意識,積極推行異地年檢、預約年檢等便民服務。相比以前,年檢制度的確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要適應汽車的快速增長以及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年檢制度仍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例如,隨著汽車生活的豐富,車主個性主張越來越強烈,汽車改裝儼然已成為時尚趨勢。在美國、歐洲、日本,汽車改裝業已經非常發達,不僅汽車改裝服務、改裝配件已有較大規模,而且奔馳、寶馬、奧迪、大眾、豐田、三菱、本田等主流品牌車廠因為都推出了自己專屬的改裝品牌,為車主量身定制改裝方案。而在中國,汽車改裝業目前仍處在發展起步階段,雖然擁有龐大的潛力市場,但并不開放的政策法規令行業前景未明。
車檢新規將上線檢測的周期從2年一次延長到了6年一次,給改裝市場帶來了利好消息,但新政中仍然沒有明確汽車改裝業務的合法性。汽車年檢對大包圍、車尾翼、輪轂、懸掛、性能、音響、防爆膜等改裝項目仍持含糊態度,導致了有著個性需求的車主只能在外觀內飾上做一些小的改裝,而汽車經銷商也不敢大力推進改裝業務,這些都嚴重阻撓了改裝行業的順利發展。
涉獵汽車改裝業務的經銷商總能針對車輛改裝業務倒出一大堆苦水。幫助車主進行車輛改裝后,接踵而來就是各種麻煩。汽車年檢時難以過關,車輛安全招人質疑,汽車質量三包難以區隔等問題,令經銷商在推行改裝業務時不得不畏手畏腳。
曾經因頭腦發熱改裝過的車主,也常??鄲烙诜爆嵤挛?。運動式輪轂、炫目大包圍、個性化尾翼,耗費心機的改裝項目每到年檢時,就不得不小心翼翼拆下來。一方面在車管所找熟人提前進行打點兒,另一方面尋覓原廠配件,以備驗車環節不時之需。更有甚至,吹毛求疵的檢測機構對防爆膜這類輕微改裝項目也有異議,現場破壞以求年檢順利過關的事也時有發生。
目前,汽車改裝管理依然嚴格,無論新交規還是年檢新政,對汽車改裝仍然沒有松口。哪些項目能做,哪些項目不能做,并沒有明確界定。因此,嚴重束縛了改裝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如果車檢新政能對那些技術已經成熟、品質安全可靠的改裝項目予以充分肯定,允許汽車改裝業的不斷升級,那么將會給改裝行業帶來更有效的刺激。汽車經銷商通過汽車改裝可以聚攏人氣,滿足消費市場的個性化需求,將其發展成為極具潛力的增值業務;汽車企業也可以發揮專業特長,為消費者提供更高水準的改裝產品。兩全其美,何樂不為呢?是時候來一次徹底的改革了。
上一篇:讓新車不如按“淘寶體”造吧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