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二手車消費糾紛頻發 專業信息不對稱是導火索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日期:2016年02月26日 字體大?。骸?a href="javascript:void(0)" onclick="doZoomFont(1)">大
中 小】
去年年底,有消費者通過二手車電商平臺購買了一輛奧迪A6L。半年后,消費者發現其車燈和機艙蓋此前有過重新更換的痕跡。于是,該消費者與二手車電商平臺就這輛車是否真如此前平臺所宣傳的“無事故車”發生了爭執。消費者認為,汽車發生過碰撞,出過事故就是事故車。但該二手車電商平臺方面則表示,這輛車的確發生過前后車夾擊的追尾碰撞事故,但更換的是車前燈而非機艙蓋,關鍵是事故中車的主體結構沒有損壞,因此在行業內不屬于“事故車”。
隨著二手車電商平臺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這類消費糾紛也愈發頻繁發生。上述事件雖然最終以雙方和解告終,但“事故車判定標準”仍是二手車市場普遍存在的爭議焦點。
消費者:出過事故的車就是事故車
二手車電商:按國家標準算不上
記者查閱2014年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正式發布的《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提到“判別事故車”時稱,按照規定需檢查車身左右邊車架支柱、縱梁和減震器懸掛等12項內容,判別車輛是否發生過碰撞、火燒,確定車體結構是完好無損或者有事故痕跡。
據了解,該事故車判別部分檢測標準非常專業,與市場中消費者的認知有較大出入。采訪中,消費者普遍反映,一般都會把出過事故的車認為是事故車,并表示對二手車事故車的國家標準不太了解。這樣一來,對事故車的判別在實踐過程中就存在較大的爭議空間。
就此,有法律專業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情權,經營者在消費者選購商品時負有告知義務。由于對事故車的認定,經營者和消費者存在兩種不同的認知,在經營者沒有承擔起告知義務的前提下,出現糾紛應按照一般消費者的理解處理。
盡管法律確實賦予了消費者知情權,但是因為買車鬧到法庭上也是許多消費者不愿意碰到的事。因此上述法律專業人士建議,在簽訂合同時需要對涉及交易車輛的特殊內容如“是否屬于事故車”以及“什么是事故車”等進行明確,以保證在發生糾紛時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能夠得到保障。
二手車市場信息不對稱
消費者權益難保障
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市場,而在這其中,新車的銷售仍然在車輛銷售中占絕大部分,二手車市場雖然增長迅速,但比例仍然較低。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二手車銷售占到了汽車銷售總量的大部分,龐大的二手車市場也成為新車銷售的重要基礎。
在中國,一提到二手車交易,消費者常常望而卻步,一方面二手車較低的價格的確具有吸引力,但另一方面,在二手車交易中,賣方故意隱瞞真實車況、漫天要價等情況時有發生,這就需要消費者具備較強的鑒別能力,以打破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此前有消費者投訴稱,自己購買的寶馬7系二手車,公里數顯示7萬公里,商家稱“真實公里數,沒動過表”。之后,消費者根據車輛的車架號到4S店查詢保養記錄時,卻發現該車出售前最后一次保養時公里數已顯示為17萬公里。還有賣車車主反映,自己之前開了三年的大眾三廂POLO,以2.7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二手車車商,車商將該車的米其林輪胎更換,并溢價一萬元出售給了新的車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此前曾表示,由于誠信問題所帶來的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等是困擾消費者的主要問題,這也使整個二手車行業蒙上了一層陰影。二手車輛的來源問題、維護保養信息、產權轉移信息、車主信息等難以確保真實統一,這嚴重挫傷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因此,有專家建議,當信息不對稱導致二手車的“市場之手”失靈的時候,通過政府進行干預,可以保證市場基本條件的穩定,消除市場發展道路上的障礙,還可以建立信息化的信用體系,依靠法律、行政等手段規范人們的行為。
二手車電商交易新模式
對賣方約束力有限
近年來二手車電商以交易公開透明、減少中間環節為宣傳點,推動二手車市場快速發展。那么,這樣的模式是否就能夠確保消費者利益了呢?
區別于傳統二手車交易流程——先收購二手車檢修再統一出售,新模式下二手車電商平臺出現了一種以人人車、好車無憂為代表的虛擬寄存模式,即免費提供上門檢測車況服務,驗車合格后再將信息掛至網站平臺。消費者會在平臺銷售人員的陪同下與賣車車主直接交易,平臺只負責檢測與鑒定,不參與交易完成前的車況修理。交易之后車輛才參加平臺提供的一年質保。在這個過程中,從支付定金到最終完成過戶期間,該車輛繼續由原車主照常使用。而交付完定金還要再進行二次檢測,如果檢測出問題,買方希望取消交易,那么買賣雙方需要協商。
有市場人士認為,在這種模式中,由于二手車電商平臺不直接涉及交易往來,對賣方約束力比較有限。
此外,二手車的商品屬性屬于不宜退貨的特殊商品。因此很多二手車電商平臺承諾的多少天內可退實際上是屬于自我承諾,不適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7天無理由退換貨,因此平臺需要向消費者及時說明情況,例如是否要扣除服務費、過戶手續費和折舊費等,否則可能引起虛假宣傳等法律糾紛。
[責任編輯:sasa]
發表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
都市風汽車網)立場無關?。?/div>